射频消融的发展历史

 射频针.jpg

         1990年由意大利学者Rossi首先提出采用间质性热疗经皮消融肝脏肿瘤的可能性,经过多次实验证明,在超声引导下应用电极针消灭肝脏内的肿瘤病灶具有可行性。1992年,McGahan等以单极射频针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猪肝脏进行试验,5周后,通过B超及剖腹检查结果均发现,单次RFA(射频消融)所致肝组织完全坏死范围为1 cm×2 cm,且未发现任何并发症,从而为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。Rossi等首先报道将射频消融成功用于临床肝癌的治疗。此后,射频消融逐渐成为肝癌常用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。

       而国内应用射频治疗肝癌始于90年代末,工作开展之初,医师对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缺乏充分的了解,对适应证的选择倾向于谨慎,通常是选择较晚期、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。之后随着国内有关单位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经验的不断积累,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进一步提高,即使对于一些既往认为不适宜行射频消融的肝癌病例,如肝顶部肝癌,通过单肺通气的办法,也能够安全有效地施行消融。因而,射频消融的优点被逐步认识和接受。国外多个临床随机试验结果均证实,综合考虑安全性、有效性等方面因素,射频消融优于微波消融、冷冻消融、无水酒精注射等方法,是首选的肝癌局部治疗手段。

 

相关阅读

    无相关信息

专家团队

在此为大家介绍的都是解放军307医院肿瘤微创治疗科的医生,多年从事肿瘤的微创治疗,在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。

谢桥生

肿瘤微创治疗科主治医师

了解更多

李静

肿瘤微创治疗科主治医师

了解更多

祝宝让

肿瘤微创治疗科主治医师

了解更多

刁立岩

刁立岩医师

了解更多